1945年8月9日,苏联红军展开八月风暴行动,150万大军分三路突入中国东北,对盘踞在此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。与此同时,中共中央迅速作出反应,命令临近东北的八路军部队立即向关外挺进。8月16日,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在司令员曾克林率领下,集结了12团、18团、第7区队、朝鲜义勇队等4000余人,从河北抚宁出发,向锦州、沈阳方向疾进。
8月29日,这支先头部队巧妙地绕过日军重兵把守的山海关,沿九门口长城迂回前进,顺利抵达北宁铁路前所车站。驻守车站的400多名伪军未作抵抗就缴械投降,我军缴获步枪200余支、机枪十余挺及大量军用物资。次日清晨,正当部队休整时,一支由吉普车和卡车组成的苏军炮兵分队从赤峰方向驶来。由于语言障碍,加上八路军战士穿着自制的粗布军装,苏军误将他们当作日伪军,立即进入战斗状态,机枪枪口直指我军。
展开剩余64%面对突发情况,曾克林沉着应对。他一边命令部队保持镇定,一边主动上前用中文向苏军上校解释:我们是毛主席、朱总司令领导的八路军,专程来迎接你们。但语言障碍让沟通陷入僵局。关键时刻,军分区副政委唐凯灵机一动,挽起袖子露出左臂的五角星和右臂的镰刀锤头纹身——这是他在红军时期留下的革命印记。他指着纹身反复说:中国共产党,毛泽东的红军!
看到这些国际共运的标志性符号,苏军上校终于露出笑容。虽然语言不通,但毛泽东的发音让他恍然大悟。他立即找来一名懂汉语的蒙古族士兵担任翻译。经过沟通,苏军这才明白眼前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。双方立即化敌为友,苏军官兵纷纷下车与八路军指战员热情握手。
获得苏军支援后,曾克林决定改变原定计划。虽然已经绕过山海关,但这座天下第一关仍被200多名日军和上千伪军盘踞,成为阻碍后续部队北上的绊脚石。8月30日下午5时,在苏军炮火支援下,八路军发起总攻。18团主攻东罗城,12团控制火车站后向城区推进。由于日军主力已逃往秦皇岛,残余守军很快溃败。至当晚9时,这座沦陷12年的雄关终于光复,共歼俘日伪军2000余人,缴获大量武器装备。
山海关的解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。这座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被攻克后,为我军实施向北发展战略扫清了障碍。9月6日,延安《解放日报》在头版刊发捷报,宣告这座沦陷12年的军事重镇重回人民手中。此后,出关的八路军部队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,为解放全东北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